查看原文
其他

​“双碳”征途,举足“氢”重!你对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知多少?

周油列国 周油列国工作室 2022-09-25


有奖互动

参与文末互动话题,有机会获得石化员工团购网提供的价值100元左右的超值礼品,生态鸡蛋、电动牙刷、普洱生茶、绿色大米等你来拿哟!此外,在企业公众号转载周油列国作品,也有机会获得礼品~

恭喜上期有奖互动的获奖者“轻扬”,请在周油列国公众号私信联系我们!


2020年,中国正式向世界宣布了“3060”双碳目标。作为一种清洁、高效、灵活且应用场景广泛的能源,氢能被寄予厚望。



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,到2025年,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,氢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,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,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%,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。


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,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氢能。目前,我国已基本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涵盖制氢、储运、加注和应用的氢能产业链。


制氢环节

 整体处于并跑阶段 


制氢环节技术路线包含化石原料制氢、化工原料制氢、工业尾气制氢及电解水制氢。

目前,我国化石能源制氢技术和氢气提纯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;碱性电解水制氢也已基本实现国产化,质子交换膜电解水装备仍处于研发向示范过渡阶段。产能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,氢源结构向“可再生氢”倾斜,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取得显著突破。

据中国氢能联盟统计,截至2022年3月底,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规划161个,其中13个项目已投产,合计制氢能力2.56万吨/年。


储运环节

 仍有较大短板 



氢气可大规模存储和运输是其区别于化学电池储能的重要特性。在资源总量不受约束、制备成本中远期可控的前提下,氢气的储存性能和运输效率是氢能网络建设的瓶颈。

氢气可以高压气态、低温液态、有机液态和固态四种方式储存。当前,我国仍以20兆帕长管拖车高压气氢储运为主,具备35兆帕推广能力;液氢装备取得显著突破,项目相继落地,开启液氢产业化进程;运氢基础设施加速建设,纯氢/掺氢管道和管网试点逐步启动;固态储氢等新型储氢技术以示范为主。

但是,目前我国由于氢能能源化利用尚不充分,储运需求不足,导致装备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仍存在差距,但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水平呈提升趋势。


加注环节

 正加速赶上 


近年来,我国在氢能加注方面不断突破,截至2021年底,共建成运营加氢站255座,在营183座、待运营69座、暂停运营3座,首次实现全球第一。

加氢基础设施是氢能利用和发展的关键环节。目前,我国已具备35兆帕加氢站关键技术与装备集成能力,70兆帕加氢站加氢机处于小批量验证阶段,大规模液氢技术及核心零部件制造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差距,国产化设备存在较大优化空间,需进一步提高性能与可靠性。


应用环节

 竞争力明显增强 


目前,氢能的应用场景相对单一,氢气主要作为化工原料和工业原料应用于化工和钢铁等领域。氢燃料电池是工业场景之外氢能利用的主要形式,可广泛应用在交通运输、建筑热电联供、分布式发电站等场景。

近年来,我国氢能以交通领域为突破口快速发展,其他领域不断取得突破,部分国产化装备竞争力明显增强。


交通
多元化趋势明显,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保有量达到9315辆,以客车和重卡为主。工业
氢基化工规模化试点落地,氢冶金技术示范项目开启。能源

发电与热电联产完成重点技术试点示范。           

建筑
全国首个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项目在佛山落地,后期将试点太阳能光伏发电耦合电解水制氢装备,并接入局域氢气管网。


总而言之,虽然我国在氢能产业方面开始整体布局,但产业发展处于初期阶段,基础仍然较为薄弱:当前氢能制取和使用集中在工业领域,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开始起步;新型化工和交通等领域应用增速虽快,但供应链“储运加”等环节较为薄弱,氢储运成本高、基础设施缺乏,加氢站规模大但利用率有待提升,整体发展质量亟待提高。

点击图片看专家解读

编辑 魏佳琪

图文由中国氢能联盟提供


互动话题

1. 您对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何建议?

2. 您期待生活中有哪些场景可以用到氢气?


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每周二出版的

中国石化报炼化周刊

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内容

(如需转载、合作,请在后台留言,我们会与您取得联系)

小小废旧轮胎,竟然撑起了百亿市场?!

看了油滴的修炼之旅,您可以放宽心去加油了!

昆仑山口、进藏咽喉,车加放心油、人品地道奶茶

多事之春,能源大咖舌战能源“达沃斯”。铜价上涨也成为热点你可能想不到!

左手江南右手欧洲,来侨乡青田,进站邂逅异域风情

“吃货”福利:正宗沙县小吃,竟然藏在这座加油站里……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